找到相关内容862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讲要

    三门义当说菩提心之自性(梵文性相二字一义互训),即与余法差别之特徵也。颂曰:  自性无染著,如火宝水;白法所成就,犹如大山王。  菩提心自有二:一者无染清净,二者白法所成相。无染清净相者,即...法界之体性了然矣。第五门无差别义,当说。颂曰:  法身众生中,本无差别。无作、无初、尽、亦无有染浊、  性智所知、无相圣所行、 一切法依止、断常皆悉离。  无差别者,显因果自之相同义。二颂中,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366670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此中补特伽罗,即指有情众生我人寿者命者等,於此而,乃之最初步,中道行由此而入。补特伽罗性由一种不可得所显。云何不可得?谓於佛说之种种事上我不可得也。事有三类, 一有情事,即五蕴,佛说五蕴有情不...真实观法。此由一可得所显。小乘愚夫为破实我故,执蕴处界三事为常住缘生法,今正观彼常性不可得,而舆彼相异之无常性相可得,此即补特伽罗无我观也。   第三贯穿法性。上说无常性相,随顺涅槃,以为可得,但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菩萨摩诃萨欲习相应当学般若波罗蜜

    ,云何不?如是等种种因缘,处处说,当知一切法。  习者,随般若波罗蜜修习行观,不息不休,是名为习。譬如弟子随顺师教,不违师意,是名相应。如般若波罗蜜,菩萨亦随是以智慧观,能得能成就,不增不减...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习应七:所谓性、自、诸法、不可得空、无法、有法、无法有法,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。”佛法中,广说为十八,暑说则七。如广说助道法,则有三十七品,晷说则七觉分。复次,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067259.html
  • 少林问禅之:“万法归一一归何处”集评

    而不是专注于静坐呼吸、闻法学习等可以解决的。“明心见性”,就是“开示悟入佛之知见”(《妙法莲华经》)。此“佛亦非”就是“自性实相”禅者,离相,“知诸法,即见如来”,通过认识自己“人人本有的清净...?依《金刚经》答曰“应无所住”   南岳怀让有云“此物说似一物即不中”提倡“心无所生,法无能住”此“不住”就是“一归何处”。南岳以“无相”代替“一、一行”三昧(一切法),无相实相,离差别而得...

    照行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67720.html
  • 王恩洋: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

    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  王恩洋  (一)辨空有  一 有义  二 义  三 两宗对观空有无诤  四 空有两义相待入展转一味  (二)破邪执  一 佛法与世学之不同  二 法相唯识义  ...感生矣。此二事俱时之较也。有无得无得之相待,大率如此。既有之觉,依一事之变,与多事之较而后生,即一切空无无得,皆依不,有,及有得而起也。  3 执性。 然则一切法,何所依待耶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667812.html
  • 试论慧能《坛经》对不二法门的运用

    有为无为、有色五色对,有无相对,有漏无漏对,色与对,动与静对,清与浊对,凡与圣对,僧与俗对。老与少对,大与小对,长与短对,高与下对。自性起用对有十九对:邪与正对,痴与惠对,愚与智对,乱与定对,戒与...不二的思想方法,他说:“自性动用,共人言语,外于相离相,内于。若全著相,即长邪见,若全执,即长无明,执之人有谤经。直言不用文字,既言不用文字,人亦不合语言,只此语言,便是文字之。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367840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,是与共相相对的一个概念,自相局于自体,也就是诸法本身,宇宙间缘生的万事万物,都有不同于它物的自。共相,即诸法共同之。如色受想行识的五蕴,五个法都有各各不同于它的自,而无常、苦相、、...又怎能理解?如何懂得?又唯识主张“心有境”,故称为有宗;中观倡导“心境两”,因此叫宗。要学宗就必须先学有宗,若不学有宗就学宗,没有有宗&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
  • 天台宗与华严宗之关系

    ”与后三种法界(事法界除外)相对应,谓:“真空(观则理法界,二如本名(即同于理事无碍法界),三则事事无碍法界。言真空者,非断灭,非离色,即有明,亦无,故名真空。……二理事无碍者,事本相碍,...:真空观(穿越现象之假有而入于理法界),犹天台宗之“从假入观”;理事无碍观(既得真理而以现象界之事法别),即犹“从入假观”;周遍含容观(由事法别之理事圆融遍行于一切诸法全体),即是“中道第一义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268325.html
  • 略谈僧肇法师《不真空论》思想

    的真义,此真义遍布在万物当中,无处不在,只要揭开了它的虚假,就可趣入毕竟,但众生的爱执太强,故处处落于相对法中,故一切诸见唯能诠,唯能验,只要我们能顺应事物的本质,尽量断除种种执见的病根,就能...观者所说的“”是事物的本性,连也不能执著,所谓“有无俱泯”。因此,肇师在这里不仅仅破的是早期般若学派的思想,同时也对玄学的“贵无”思想等作了批判总结。正因为以上三家都各持一面,偏而不尽,故不能...

    善 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0168499.html
  • 寒山诗里的马祖与石头

    说:“任你非心非佛,我只管即心即佛。”  此处并非大梅一味坚持“即心即佛”之命题,他是以另一种连“非心非佛”也一齐否定的方式来显示心灵的彻底解脱。既然一切皆是虚妄假象,一切是,那么“非心非佛”与“即心即佛”又有何差别?既然承认了一切的,那么一切也就无所谓罪恶或污垢,这样才是真正成全了人心的自由意志,找到了“自家宝藏”;这样才可以达到无论是“即心即佛”还是“非心非佛”,都不在心中设一固定追求...

    小川隆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068565.html